分享好友 最新动态首页 最新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银行又来求人贷款了……
2025-03-28 08:37

图片

 

一场贷款“混战”开始了。

1

“千行大战消费贷”

银行的贷款专员们,又忙起来了。

最近,好几个朋友都来吐槽,几乎每天都能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都是问要不要贷款。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还不是个例,很多网友都遇到了相同的事情。下面这种短信到处都是:

尊敬的客户,您有一笔30万消费贷待领取,利率低至2.49%,点击链接1分钟到账!

更夸张的,还有网友说,“一周内接到了不下18个类似的电话,涵盖各种银行”。面对如此密集的电话轰炸,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新型诈骗,准备投诉和报警。

图片

 

但我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确实不是啥新型诈骗,而是银行真的在求大家贷款!

媒体报道显示,近期多家银行推出消费贷产品。其中,部分产品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线下提款最高可达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达到了7年。

我列举了一些银行的动作给大家看看。

“中银E贷”,资质最好的客户最高能申请到30万元的贷款额度,此前为20万元。“随心智贷”的贷款额度从原来的30万元提升到了50万元。

“融e借”贷款期限最长延至7年,最高执行的标准额度为30万元。

“闪电贷”目前客户能享受1年—7年等还款期限,最低贷款利率为2.58%。

“云信贷”最高额度可到10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5年,贷款年化利率为单利2.70%。

“宁来花”叠加专享优惠券后利率最低可达到2.49%。

“消费e贷”为部分客户发放限时优惠券后利率也能降到2.5%。

浙江萧山农商行:个人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2.4%。

更绝的是,有银行甚至搞起了“式”团购贷款:凑齐20人,利率再降,最高能借60万。有媒体直呼,这是:

千行大战消费贷。

图片

 

过去,这种“额度高、利率低、期限长”的产品,都是互联网贷款机构才有的宣传话术,如今却出现在一众大银行的策略里。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2

银行“求人贷款”

答案首先可以从政策端寻找。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扩内需”。前段时间,国务院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更是直言:

要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基于此,国家金融总局很快就有了《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里面提到: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其中就包括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贷款期限可从过去的5年延长至7年等。

图片

 

可以理解为,这是国家层面下指令给消费贷“松绑”。

除了上面的政策压力,银行还面临自身的压力。

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至1.52%,跌破1.8%的警戒线。某大行甚至跌至1.11%,副行长直言“压力山大”。

图片

 

在息差依然是银行核心利润来源的当下,净息差的下滑,给银行带来的业绩压力可想而知。如何把贷款放出去,成了银行们最关注的问题。

银行的这种焦虑,也体现在了它们的产品上。早在前两年,各大银行的页面就涌现了很多没听过名字的贷款产品——

房抵e贷、助业快e贷、网捷贷、链捷贷、随薪供、连连贷、融资易、浦供赢……

更夸张的,还有彩礼贷、墓地贷、接力贷。此前,在杭州某银行,买房的按揭贷款最长可贷到80岁,且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可以接力还款。网友调侃这是——

贷贷相传,传宗接贷。

图片

 

不止产品多样,贷款的门槛也变低了。有博主分享过一个案例,上海某银行一款针对个体工商户的产品,过去查得很严格,可能还要有房子抵押,现在——有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了。

以前半年才能放款,现在一个星期内就搞定了。

利率就更不用说了,这已经是历史低点,而且未来有可能会更低。银行们就差把几个大字刻在脑门上——

你们快来借钱吧,求求了。

3

“金饭碗”在逐渐破裂

银行的“卑微”背后,是一个扎心的现实:人们更不愿意借钱了。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住户存款余额达151万亿元,相比上年增加14.3万亿元。如果算上一些住户存款通过理财等方式转化为非银存款、企业存款,这个数据可能还要更高。

图片

 

在这其中,2024年居民新增存款占全部新增存款的比重接近80%,创出历史新高,人们更爱存钱了。

而且,人们更喜欢存长期、存定期。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定期存款余额占居民存款余额的比例为72.7%,创出历史新高,过去一般在60%左右。

与此对应的是,人们更不愿意借钱了。

数据显示,居民贷款2024年仅新增2.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5%,双双创2013年以来的新低。

图片

 

这个数据背后,中国家庭债务收入比在2023年已达到144.8%,远超美国(114%)、日本(103%)、欧盟(88%)等主要经济体。这个数字这意味着,居民收入中近1.45倍用于偿债,债务压力已近极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居民进入“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主动减少借贷以降低风险。

面对这种处境, 很多银行也开始变革。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网点数量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21年关门的网点也逼近3000家。

银行员工的数量也在减少。数据显示,相比2023年底,2024年中期42家A股上市银行员工数量减少超3万人,其中国有六大行整体减员超2万人。

图片

 

趋势不止发生在中国。早在2020年,彭博社数据就显示,当年全球有50多家银行宣布裁员,计划裁员人数77780人,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毕马威更是大胆预测——

2030年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最新文章
有没有免费使用的云手机?安卓免费的云手机推荐免费云手机「有没有免费使用的云手机?安卓免费的云手机推荐」
在追求高效与便捷的今天,云手机服务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热衷于尝鲜的安卓云手机用户,我一直在寻找可以免费体验的云手机服务。幸运的是,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几款符合要求的免费云手机。它们不仅让我
阿尔特塔:非常期待踢皇马,对方是过去20-25年里称霸欧洲的球队
直播吧4月6日讯 阿森纳客场1-1战平埃弗顿,先赛一场落后英超榜首11分钟。赛后出席新闻发布会时,阿尔特塔谈到了比赛结果、争冠以及对皇马的欧冠比赛。“我认为我们应该得到更多,但我们在一个艰难的客场得到的结果就是这样。球队做得非常好
赵丽颖转型三部“惨剧”为何赢了票房,却输在细腻?“够狠不够恨”的真相惊掉下巴!
赵丽颖“转型三部曲”战绩揭晓,观众怒批:演得太“浅”!转型成功的第一步不该是“演得像个女演员”吗?从《浴火之路》的复仇母亲,到《乔妍的心事》的黑户女星,再到《向阳·花》的底层母亲,赵丽颖的95天“转型三部曲”终于交卷。票房表
百元“新卷王”:5000mAh+1亿像素+256GB+120Hz,堆料到天花板1亿像素手机「百元“新卷王”:5000mAh+1亿像素+256GB+120Hz,堆料到天花板」
在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如今,“卷”已经成为各品牌的标配,而努比亚小牛,这款“百元新机皇”,直接把性价比拉到天花板。如果你正愁找不到一款高性价比手机,不妨来看一看这款狠角色!先来说说这款手机的主摄——1亿像素!是的,你没看错
马斯克借AI热潮掩盖X财务困境,xAI收购X背后的债务压力
2025年3月28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其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将以800亿美元的估值,通过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估值为330亿美元的X平台100%股权。这笔交易表面上看似是两家公司的深度整合,实则背后隐藏着马斯克为X平台减轻债
2025“澜湄周”中老铁路民心相通活动在老挝举行
新华社万象4月5日电(记者马淮钊、赵婧怡)2025“澜湄周”之“共话澜湄铁路暨魔都牵手古都”活动日前在老挝琅勃拉邦拉开帷幕。活动以“铁路互联,民心相通”为主题,通过多层次对话、文化交融实践,展示中老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深度
用了两天最近很火的Dia,我们看到了AI浏览器的新范式
作者 | Kino编辑 | 张洁最近,AI浏览器界又冒出一位新贵:Dia。Dia受到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更因为其背后的明星操盘手——The Browser Company,也就是那个曾打造出Arc浏览器的团队。Arc浏览器首页虽然Arc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也没
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4月9日,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3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新区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亮相上海,所为何事?
“今年公司业务有增长的需求,所以招聘上会有50%的增量。”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之一的智平方科技,团队有“AI+硬件”的双重基因。4月13日,创始人郭彦东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现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八戒清理手机清「八戒清理」
八戒清理ap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手机清理神器,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清理手机垃圾,还有微信和qq专清功能,一键即可轻松解决手机卡顿问题,释放更多空间。有需要的欢迎前来下载使用!八戒清理app是一款很实用的手机垃圾清理神器,支持在线清理垃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