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的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监管项目令人瞩目,随着这一项目成功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得权威人士的认可,南通市在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这一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共同带领的验收组进行了高度评估,充分肯定了其在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在自然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监测和监管的难题,而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是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而开发了这一动态监测监管平台。此平台的构建确立了全要素、全领域的动态监测机制,使自然资源的管理更加全面和精细化。
全方位监测,提供精准结果
该项目的核心在于运用了高频次、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每月采集市域的亚米级影像,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模式。同时,结合高清摄像头与无人机技术的辅助,该项目的动态监测能够在变化发生的第一时间提供响应。
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引入了AI深度学习技术,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变化情况,完成目标定位、面积测算、数据比对、可视化输出等一整套流程,甚至实施耕地保护考核等指标的智能分析与预警。这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运行以来,系统已经自主监测出流入耕地的非农用地面积比国家下发的年度变更调查图斑多出1.59万亩,且全年实现了对7675个改变用途地块的及时整改。
数据集成,确保有效监管
在该项目的设计阶段,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明确提出了“一图多用”的理念,努力将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扩大至整个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林地、湿地以及水资源等,涵盖20多个子项。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还允许管理者根据不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监管策略。
通过对数据的快速采集、智能分析和分类推送,南通市已经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全域全要素统一监测,提升了资源监管的综合性。这一举措对于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在土地违法占用、土地供应监管、耕地转化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维立体,构建协同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高效的监管,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多个维度着手,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监管体系,最大化地发挥各级政府的协同作用,跨部门的数据整合与共享也成为了该项目的重要一环。一网统管的思路使得各类信息得以快速流通,不仅提升了监管效率,还确保了问题的及时反馈和整改。
技术上,这一项目的研发突破了许多传统监测方法的瓶颈,为即时动态监测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目前,项目中多项子系统已取得国家版权局的著作权证书,标志着南通市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
未来,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计划继续对这一平台进行优化,建立更加精细、全面的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监管体系。通过不断地技术迭代和智能化手段的引入,该局希望能够将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育。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南通市在自然资源管理上的技术水平与科研能力,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参照,为全国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监测与监管系统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无疑将为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