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历史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主人公方孟敖展现了一个特殊身份——“特别党员”,他不仅在历史背景中拒绝了驾机轰炸开封,更为我党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孔雀东南飞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的弟弟孟韦同样是有为青年,那么为何他不能也成为“特别党员”呢?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讲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上的特别党员都有哪些人物,其中包括宋庆龄、阎宝航、杨度、周之友等。甚至有传闻称张学良也曾是特别党员,尽管这并无法考证。在革命战争时期,特别党员的发展范围主要涵盖了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在公开机构拥有一定领导地位的人物,如政府官吏、高级军官、资本家、社会名流以及中上层社会地位的相关人等。因此,成为“特别党员”首先要具备“特别地位”。而在《北平无战事》中,方孟敖虽然勉强够格,但也显示了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独特地位。
特别党员的定义有三个要素:特别地位、特别任务、特别管理。中央领导同志在1938年延安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凡党员处于特别地位,而不过一般党的组织生活者,谓之特别党员。” 特别党员既不属于任何支部,又由高级别的负责同志与之单线联系,其身份极为保密。这也就意味着特别党员的身份不仅对党外保密,即便在党内也只有极少数人知晓。因此,特别党员是指在国统区地位较高、承担特别工作任务并受到特别管理的党员。
方孟敖之所以能够成为特别党员的发展对象,首先是因为其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这使得家庭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其次,方孟敖曾在飞虎队服役,担任空军上校。鉴于空军是国民党军队的精锐军种,选拔严格、监督紧密,成为特别党员的资格相对更容易获得。最后,方孟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具备了一定的民族正义感,这也为其特别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基础。
而方孟敖的弟弟孟韦虽然满足了“特别地位”这一要素,但其他方面均不符合要求。孟韦是北平警察局的一名副局长,虽然在警察局具有一定的领导职务,却难以被认定为“特别地位”。此外,他一直在父亲身边长大,是个公子哥,即便真的成为发展对象,也只能是个普通的“地下党员”。
除此之外,谢培东并不敢发展孟韦还有其他几个因素需要考虑。首先,方步亭作为方孟敖的父亲,可能不愿意介入党派之争。如果谢培东贸然发展孟韦,很难瞒过方行长的眼睛,方步亭极有可能不同意,这反而会暴露谢培东自己。而方孟敖身在外地,与父亲关系有所隔阂,谢培东通过崔中石更容易影响和发展孟敖。
其次,方孟韦担任“三青团北平市书记长”,是北平警察局副局长兼北平警备司令部侦缉处副处长。而“三青团”是国民党方面在青年中的反动组织,其总干事正是蒋经国。这样的青年骨干极有可能被洗过脑,而谢培东对他的政治倾向无法确知,也没有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谢培东难以冒险发展一个政治立场未明的人物。
第三,方家对谢培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知遇之恩。同时,方家也是谢培东身份的保护伞。孟韦虽然在这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瞒着方步亭同时发展两个儿子,不仅谢培东心理上过意不去,反而容易失去这层保护色,因此发展孟韦可能存在潜在危险。
最后,特别党员需要由单线联系,方孟敖只能与崔中石发生组织联系。如果崔中石再去发展孟韦,就会让一个联系人同时掌握两个特别党员,这在组织程序上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谢培东即便想发展孟韦,也面临着组织安排的困难。
综上所述,虽然孟韦是个正直的年轻人,但特别地位不够,特别任务也没有,更无法受到特别管理,因此并不适合成为“特别党员”的发展对象。如果硬要发展成为普通地下党员,那么一旦发生组织联系就难以保密,这对谢培东、崔中石和方孟敖都将带来潜在危险,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