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今天发改委、央行、证监会的一把手都亮相了,政策端对于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空前,而房地产的基调是维稳。
昨晚到今天最火的AI新闻是Manus AI agent,中国的团队用流利的英文来发布这个产品,而且跟Deepseek一样,是开源的。
很难想象,以前都是老美来引领IT科技发展,现在美国公司各种闭源,而中国的科技公司反而逐渐开始引领开源软件.......
如果再看不懂大趋势,就得反省自己了。
我的结论是:
1
2024年的经济统计数据,TMT对经济的拉动,已经超过房地产行业,历史上首次,新质生产力的效果很明显。
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深陷泥潭,烂帐无数,很多财富被消灭,更多的财富转移到了科技行业,无论是投资还是信贷,无论是债务还是财富。
两三前,我就一直吹AI时代即将来到,将深刻改变社会。
15年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是中国石油,3000多亿美元。
现在是苹果、英伟达、微软的市值都是3万多亿美元,20万+人民币!
进入AI时代之后,财富会更加聚集于科技领先的公司。
科技和互联网经济的独特之处是规模庞大的员工持股,群体造富。
有些人认为码农这行业不行,35岁裁员,淘汰率很高,还是体制内或者央企稳。
但码农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优胜劣汰,生生不息,每年科技公司都会大量招人,北京优秀的科技人才规模庞大。
反观体制内和央企,收入难以暴增,论资排辈,升迁旷日持久,机会相对少很多。
西城的金融街、月坛是old money多,海淀是new money多。
老钱和新钱的数量和级别不一样,old money是极少数人赚大钱,富裕普及程度远不科技行业的巨头。
英伟达有1万多名员工是亿万富翁,这在其他行业是无法想象的。
未来区分阶层的可能不再是房产,而是领先科技企业的股权,以及比特币这种数字通货。
2
海淀新房从18年算起,大概经历了三波。
第一波是限竞房,价格便宜,品质普通。其中最好的是西山锦绣府,全北京100多个限竞房中仅有两个石材外立面的项目之一。
第二波是限竞房到商品房之间几个过渡的大平层项目,价格不贵。共产商品房其实是补贴富人的,反而是近些年地块中条件最好的、性价比最高的。学府壹号院和学府公馆都非常超值,圆明天颂更是近10年来海淀交付水平最高的项目,四季青的两个豪宅也算相当不错。
第三波是以永丰北的五个项目为代表的一批纯商品房,品质比限竞房好点但也很普通。这一大波新房里,幸福里算品质相对好的。
今年的新房是第四波,明显换代了。
从永丰北最后一个项目嘉华天珺开始,品质有明显的提升,同样永丰南、功德寺的项目也类似,更别说朱房的豪宅项目。
品质提升,简而言之就是更好的户型+石材铝板外立面+落地窗+标配会所+高档精装+得房率提升5-10%等等。
如果是在海淀北部工作,或者有自住需求,且有实力购买的;
又或者是闲钱很多,投一两套房产配置占比资产不高的;
这两类的人,我的建议是拿先手。
优先功德寺和永丰南的新盘,这也是海淀最后两个有指导价的项目。
功德寺参见之前的文章《》和《》
功德寺和永丰南都不会缺买家,是距离软件园最近的品质新房项目,当然,可惜没有中关村旁边的品质新房。
开年到今天,软件园部分公司的股票已经底部翻番了,如果再翻一倍,可能就抢不到了。
朱房是豪宅定位,总价非常高,是另一个层次的,而且噪音和高地价,要看产品怎么消化这两个问题。
永丰北产品不错,但位置稍偏,交通是短板,流通性和安全性降一级。
后面还有树村的地块,妥妥也是豪宅定位,四季青、田村的地块,逻辑也跟上面不太一样。
3
半年前我就推荐中概互联ETF或者恒生科技ETF,但作为一个激进投资者,我持有的南方两倍做多恒生科技ETF。当然现在这不是推荐,只是表明态度,持仓成本不一样,心态会天差地别。
如果之前还有所怀疑中概科技股的行情只是交易性机会,那么在马云参加座谈会之后,这就是无比清晰的转折信号。参见上一篇《》
AI赛道,现在全国就看北京、杭州,北京就看海淀。
房产只是数字财富时代的映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买强科技园区的品质新房或者次新,学区只是附带的。
从增值来讲,未来的富人群体在哪里,就买哪里。
海淀的优质房产就是科技造福、财富溢出的载体。
投资就是认知在未来的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