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年
我们加压奋进、迎难而上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始终坚定发展信心、专注发展定力,咬定目标科学研判、精准调度,统筹推进稳经济存量政策、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见效,全区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地区生产总值期完成643.55亿元、同比增长3.7%。在202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我区被评为“进步县”。

这一年
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项目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七里河区始终把项目“双进”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千方百计抓建设、优服务、强保障,把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以项目建设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
严格落实“1+5+X”协调机制,优化配套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实施重点投资项目69个,其中4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25个新建项目开工16个。加大“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力度,23个项目共争取资金10.1亿元。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赴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14批次。第30届兰洽会签约重点项目22个,签约总额93.72亿元。

“春比开工、夏比建设、秋比成果、冬比储备、全年比质效”,全区上下铆足干劲,跨越春夏秋冬,一个个重大项目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一股股新动能在这片热土上涌动、碰撞,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这一年
我们破立并举、精准发力
七里河区聚力创优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着眼“最初一公里”、畅通“最后一公里”,推动政府支持与企业追求“同频共振”,以环境之“优”聚发展之“势”。
改革引领添动力。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4项,跑动数量、申请材料、受理时间压缩比例超过70%。梳理“一网通办”区级事项1282项,全程网办率达99.26%。培育“四转”企业632家,新增市场主体9494户。
创新驱动增活力。做深做实“引育服用”四篇文章,深化与辖区12支科研“新四军”合作,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亿元。
主动出击挖潜力。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动态储备政策实施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50家,争取补贴资金5454.2万元,带动消费5.8亿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组织专题活动8场次、人流量达42万人次。深度挖掘兰州中心、兰州老街、万达茂等消费聚集区和网红打卡地,开启“文旅+演艺+体育”新模式,保障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8场次,吸引省内外观众28万余人次。全国首个大型沉浸式演艺街区“风起大汉”在兰州中心鸣锣开市。
这一年
我们蹄疾步稳、积极作为
七里河区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同步培育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走出一条向“新”向“实”的新路径。

农业“特色化”更优。壮大“独一份”百合产业,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百合)产业园,百合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5.54万亩、3.28万吨、9.8亿元,完成“兰州百合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兰州百合”品牌测算价值达到60.18亿元。推介“袁家湾村百合文化体验游”等3条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迸发更多活力。
工业“压舱石”更牢。“一企一策”助力40家规上企业扩产增效。甘肃烟草设备购置等总投资4.68亿元的6个技改类项目加快推进。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7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

三产“新引擎”更实。召开全区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积极推进以服生服、主辅分离、法产并重、由事转企工作。聚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认定总部企业15家,签约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17家,创建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4家。
这一年
我们多维聚焦、耦合联动
七里河区以农业产业为基,生态环境为要、农民幸福为本,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开……

着力产业发展,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实施2282万元的产业发展类项目27个。打造“百年好合”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整合各类资金1.23亿元,“一村一策”谋划实施百合谷、陇佰禾等项目35个。
着力人居环境,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龚湖公路维修项目全面完成。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落实水利发展资金75万元,维修养护3个“千吨万人”工程。完成重点人群农房抗震改造任务4户。推进“快递进村”,建成村级邮政便民服务村级站点56个。
着力提升治理,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村村万树、绿美乡村”等专项行动,投入资金400万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阿干镇琅峪村、马泉村和魏岭乡白家岘村3个村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
这一年
我们建管并重、协调并进
七里河区始终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


这一年
我们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七里河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将群众的民生愿景转变为幸福实景。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扩大义务教育资源,新改扩建中小学7所,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7980个。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成县域救治中心2个、旗舰中医馆2个,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54个。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助餐服务示范机构(点)5个,日均提供老年助餐服务1500余人次。完成60岁以上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235户、发放补贴资金1354.71万元。2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创建有序推进。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32万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1881.7万元。打造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基地1个。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帮办实事1372件。救助困难群众15.9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754万元。开展“访民问暖”行动,93个供热站供暖运行正常,走访集中供热住户19.7万余户。
守牢守稳安全底线。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完成粮食作物种植1.48万亩、产量达到0.47万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1家企业纳入房地产融资支持“白名单”,融资额度53.81亿元,已到位资金10.38亿元。按期完成保交楼、保交房工作,交付住房5474套。全力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转移登记率达87%。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呈三降一升态势。

“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
历史的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接续奋斗中书写。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七里河区将坚决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工作要求,锚定建设现代商业中心、全省消费中心和文体旅游高地,一以贯之谋发展、久久为功抓落实,用改革添动力、用创新增活力、用攻坚聚合力,以实干实绩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