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汽车其实有点像是在安装在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特别是当下新能源车型搭载的一系列智能车机系统,一旦牵扯到互联网和各项休闲娱乐软件的内部算法,用户的隐私问题就很难避而不谈。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成立于200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Mozilla基金会,公布了一项关于汽车个人数据隐私的调查,这项调查涉及25个国际主流汽车品牌,包括宝马、福特、丰田、特斯拉、起亚和雷诺等。
而调查结果显示,如今的智能汽车是其所审查过所有产品类别中隐私保护表现最差的,而且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收集了不必要的个人数据,并将这些信息用于运营车辆以外的目的。
具体来看,各大车企除了收集操作车辆所需的信息外,甚至还监视着用户的驾驶速度、目的地以及其他驾驶方面的详细信息。还有品牌通过车机中使用的连接服务获取信息,包括来自Google,Meta或Sirius XM等公司的第三方来源。
Mozilla基金会为此特地花了600多个小时来研究各车企公布的,且容易被消费者忽视的隐私条款。结果发现:有84%的车企声称可以与第三方服务商等其他企业共享个人数据;76%的车企直接在隐私条款中声明可以出售个人数据;56%的车企声称可以将消费者数据提供给政府或执法机构。
更重要的是,有92%的车企都不授予消费者删除其个人数据的权利,尽显“霸王本色”。
感叹当下个人隐私问题形势严峻的同时,相信大家也和玩车弟一样好奇各大车企在这项研究中的具体排名到底如何。
Mozilla基金会的报告发布,隐私保护分数最低的是日产。这家车企在其隐私条款中承认收集了广泛的信息,包括健康诊断数据、基因数据、性行为等,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收集。他们甚至在公布的隐私政策中表示,车企可以向数据代理、执法部门和其他第三方分享车主的“偏好、特征、心理趋势、倾向、行为、态度、智力、能力和倾向”。
其他排名较低的车企包括大众,收集车主数据(如年龄和性别)和驾驶行为(如安全带和制动习惯),用于有针对性的营销目的
其次是丰田,制定了12份几乎看不懂的隐私政策文件。然后是起亚,隐私条款约定车企可以收集有关偏好、行为等信息。
除此之外,特斯拉是唯一一家被Mozilla贴上“不值得信任的人工智能”标签的汽车品牌,毕竟在几年前其内部流出的车主车内监控视频就证明了这一点。虽然特斯拉在其隐私文件中明确指出,不会将人们的个人信息出售或出租给第三方,但Mozilla认为,这种解释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不管怎么样,各大车企估计也不会承认他们这些个人信息收集活动的存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时候其实根本没有可选择的空间,毕竟如果不同意那一长串的政策条款,可能产品就根本不能正常使用。
随着人们对隐私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市场还是期待着各大车企和机构将采取更多措施来改善数据隐私保护,这也是时代发展躲不过的一道坎。
信息来源:Mozilla基金会-"车轮上的隐私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