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TikTok难民”退潮?小红书还能继续“真香”吗?
2025-02-01IP属地 湖北1
近日,“TikTok难民潮”的涌起,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互联网的社交版图。随着TikTok“不卖就禁”法案原定生效截止日期的步步逼近,大批美国网友如惊弓之鸟,开启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赛博迁徙”,小红书则成了他们眼中的“诺亚方舟”。小红书因此登顶美国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

图片来源:BBC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

据路透社报道,在1月14日的前两天,有超过70万新用户加入小红书。涌入小红书的美国TikTok用户将自己描述为“TikTok难民”,并解释了他们“转战”小红书的原因,引发了不少中国“薯民”的关注和互动。
美国用户拒绝本土平台转投小红书
摆在美国用户面前的替代产品有很多,比如Instagram的Reels、YouTube Shorts或者是字节跳动旗下的Lemon8,但用户却选择了小红书。
一方面,小红书与TikTok在短视频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巧合的是,近期小红书确实对其产品功能做了一些更新,使其视频界面更接近抖音/TikTok。并且,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机制更能让用户沉浸其中,降低了美国用户的迁移成本。
另一方面,致力于封禁TikTok的背后推动者之一便是Meta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同时美国网民们对于美国政客一味以“数据安全”为由封杀TikTok,一直怀有不满情绪。因此,这群“美国momo”拒绝选择使用Meta旗下的Instagram、Reels,YouTube旗下的Shorts等TikTok在美国的竞对平台,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把数据交给我”的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
用户名为“allieusyaps”的创作者表示,来到小红书之后,不会再回归Instagram或Facebook,“我们要学普通话了,宝贝!”
美国网民总结的替代版中国APP

“TikTok难民”内容生态圈引发大量关注
路透社、美联社、CNN、BBC、《福布斯》、《卫报》等国际知名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一趋势并对此进行报道,介绍小红书是什么样的应用软件,小红书还登上了美国X平台热门趋势榜。不少美国TikTok用户发布花样百出的中英双语自我介绍笔记。
一位名为“HelloKristen”的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称,“致中国东道主,感谢你们接纳我们,提前为可能带来的混乱致歉”
一日之间,美国用户快速上手小红书,更有甚者于14日便已开始在小红书上直播。截至17日,“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话题的总浏览量已经超过10亿,总参与人数已经超过56万,同时还有超2176万的互动讨论量。
 “TikTok Refugee”小红书话题页

甚至某位华人因热心地指导美国网民如何开设账号,被误认为是小红书的CEO,连美国福克斯新闻网也“以讹传讹”。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中国“薯民”热情欢迎外国友人
当大量美国用户极速涌入的时候,中国“薯民”表现出了包容开放的接纳心态,向美国用户介绍小红书的各种功能,如笔记发布、话题标签、点赞评论等,通过解释小红书的社区规则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平台。
语言也不能克服大家的交流热情,蹩脚英文和翻译插件的“机器中文”随处可见。中国“薯民”有欢迎老外的、有开英语角的、有呼吁保持中文主体性的……晒猫互动“交猫税”、数学英语“知识互换”等趣事使中外“薯民”跨越语言障碍,展现出一派互发梗图、其乐融融的景象。
热情互动之外,不少中美用户开始“对账”,对比两国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等,不少美国用户认为“小红书网友太友好了”“中国太美好了”“想飞来中国看看”,有中国用户还了解到美国高校每天早上都有宣誓环节,说“这才是真的洗脑”。
美国网友在X平台发文介绍来到小红书“晒娃”后收获的美好,称“这难道不是世界该有的样子吗?”


禁令暂缓执行

民相亲的化学反应却已不可逆

图片来源:美联社

引发“TikTok难民潮”的“不卖就禁”法案已经通过,但禁令的执行伴随特朗普的新上任仍悬而未决。有人称,如果TikTok不禁了,这些“难民”就回去了;美媒亦声称,这波热潮不会持续太久,因为美国网民此举目的并不是为了取代TikTok,且小红书的中文系统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即使特朗普政府或将通过行政手段延缓TikTok被封禁,但超过70万美国网友已经在网络世界找到新的链接,政治手段难以阻挡网友寻求丰富社交娱乐的需求
首先,小红书的本质并不是TikTok的“平替”。其能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占据一席之地,是靠小而美的口碑种草分享,而不是泛娱乐化内容。此前,小红书早已成为海外的中文平台生态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能满足用户攻略搜集、社交娱乐等多元需求。
其次,这轮热潮中,中美网友围绕宠物、美妆、美食、旅行等话题友好互动、热络交流或许是美国网民的意料之外,其热度如此之高,本质上是小红书满足了美国网民在新社交平台“找乐子”的需求,这些“乐子”一旦感受过,便很难“戒断”。
中美网友在互联网世界跨文化交流的新大门已经敞开,与其说是“TikTok难民”,不如说是“地球村村民”;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找到了“新家”。
结语
“tiktokrefugee”话题热度趋势
图片来源:新红

此次“TikTok难民潮”源于一次美国网民对美国政府表达不满情绪的“网络快闪”活动。潮水虽然暂时退去,但它已经在全球社交平台江湖掀起了巨浪。小红书通过这次“洗礼”,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而TikTok或许也在思考如何提升内容深度。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的社交平台的技术实力能够为全世界的网民带去更多“乐子”和更多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END·


作者:苏敏柔
编辑:张静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