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份,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俄乌冲突一波三折,欧美、欧俄矛盾急剧扩大,中东形势依旧混乱,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我周边安全面临多重风险。
一是俄乌冲突边打边谈。3月,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持续展开攻势,不断压缩乌军控制区,意在夺取军事胜利同时,削弱乌克兰在谈判桌上关键筹码。乌军突然向别尔哥罗德边境发动攻势,意图 “以攻代守”, 通过控制俄领土建立新的谈判筹码。俄乌双方都对对方能源基础设施,包括港口等系列设施发起了打击,随着谈判进程进一步深入,俄乌双方战场目标逻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从以军事目标为主导,逐步转向为谈判策略服务。3月,美代表团分别与乌克兰代表团、俄罗斯代表团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各方主要就确保黑海安全航行、停止攻击能源设施等达成共识。尽管如此,俄乌双方战略和战场目标差距巨大,谈判并不能解决俄乌在各自核心诉求上的分歧,更难言解决冲突、实现全面停火,未来“边打边谈”将成为常态。
二是中东地区战火再起。3月18日,以色列以哈马斯方面拒绝美方提出的延长停火协议、释放被扣押人员为由,恢复对加沙地带大规模空袭及地面行动,导致巴勒斯坦方面重大人员伤亡。此外,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默近日访问华盛顿,并与美国高级官员讨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长期军事控制的计划。巴以矛盾外,美军另辟战场,对也门北部胡塞武装控制下的萨达省进行了多次空袭,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声称,袭击已击毙也门胡塞武装的关键领导层,包括其首席导弹发射员。不过,专家认为,随着红海局势恶化,很多悬挂美国旗帜的船只被迫放弃红海航线,绕行非洲大陆西南端的好望角,美军的行动不会消除红海商业航运面临的风险。
三是美盟裂痕持续加深。特朗普政府持续展现出扩张倾向,多次透露对加拿大领土野心,并于近日表示将宣布对加拿大汽车征收进口税,加拿大总理卡尼强烈要求特朗普停止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类似言论,美加关系遭到重创。3月,美副总统万斯和夫人乌莎·万斯一起访问格陵兰岛,并看望驻扎在格陵兰岛的美军人员,遭到丹麦坚决抵制,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对媒体明确表示,乌莎·万斯等人并未受邀参加任何会面,怒批美方这一安排 “极具攻击性”。继群聊泄密事件后,美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欧洲国家实际上一直在乌克兰问题、也门胡塞武装以及北约事务中占美国便宜,并再次表达对欧洲的厌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质疑跨大西洋关系成色,从在乌克兰问题上被边缘化,到被美国的关税大棒瞄准,欧洲人看到的美国已不再是所谓“自由世界”的“盟主”,而是“美国优先”的保守主义堡垒。
四是中美战略博弈加剧。近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将50余家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意图全方位切断中国科技企业获取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等资源。特朗普日前威胁将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收取高额停靠费用,受影响的船舶不仅包括中国建造的船舶,也包括悬挂中国国旗的船舶,每艘船停靠费用最高可达300万美元,美国赤裸裸推行贸易恐怖主义,如同在经济上与中国摊牌。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行“以台遏华”,解冻53亿美元“援外资金”,其中包括8.7亿美元对台军援,美方官员声称要继续支持台湾发展“不对称战力”,进一步将台军打造成“豪猪”。分析认为,中美关系已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政府,均将中国定义为“唯一全球竞争对手”,视中国崛起为对现行国际体制之颠覆,将中美竞争上升为两国国运之争,中美战略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
五是台海冲突风险上升。赖清德持续煽动两岸敌意对抗,推动台军编列特别预算,计划让岛内防务预算达到GDP3%以上。3月,赖清德宣称台湾与民主伙伴一起强化“非红供应链”,重弹“民主对抗威权”老调,意图通过出卖台湾优势产业换取外部势力对其谋“独”的支持。尤其是3月13日,赖清德在所谓“国安高层会议”中悍然将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抛出17项“抗中保台”策略,这是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领导人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该表述,直接突破《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红线,其危险性远超佩洛西窜台事件,直接将台海推到兵凶战危之境地。
六是周边安全不确定性升级。3月,周边国家政局持续动荡,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亲手将宿敌杜特尔特送上国际刑事法庭不久,便迫不及待在南海兴风作浪,菲律宾国防部正式宣布,把位于吕宋岛苏比克湾的两座岛屿设为军事保留区,旨在加码在南海对抗中国的军事资产。韩国内部斗争同样激烈,韩国首尔高等法院宣布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被判无罪,与此同时,尹锡悦弹劾案至今迟迟未宣判,两人宣判结果相互交织,将共同影响韩国政治走向,也将影响中韩关系的未来。3月26日,泰国国会下议院正式否决了针对总理佩通坦的不信任动议,但仍未能阻止街头政治、军方干预、司法突袭等“非常规力量”的介入。此外,中国东海方向、南海方向并不平静,美盟对我挑衅滋扰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