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娄艺娜 李想)“破伤风离我们并不远,破除对破伤风的认知误区,重新认识这个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沉默杀手’刻不容缓。”今天,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一部副主任李想提醒,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警惕“小伤口”,避免酿成“大错误”。
科室近期收治的55岁的周先生就是患者之一。周先生在家中劳作时,右手拇指不慎被重物砸伤,他见伤口只有少量出血,便简单冲洗,没有进行消毒、包扎。不料10天后,周先生出现颈部僵硬、张口困难、吞咽费力,甚至全身肌肉也慢慢变得僵硬,到医院被确诊为“重症破伤风”。由于病情恶化,有窒息风险,不得不采取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来维持生命。
李想介绍,破伤风并非由伤口直接引起,而是由灰尘、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破伤风梭菌的芽孢感染了伤口,在局部厌氧环境芽孢变成繁殖体释放的结合神经的痉挛毒素攻击神经系统所致。这种细菌,尤其容易通过深而窄的伤口致病、同时局部有破损的伤口也有发病风险。
周先生的拇指伤口看似表浅,但未彻底清创的环境为破伤风梭菌提供了无氧繁殖的温床。而他在受伤后没有接种破伤风疫苗及制剂,导致毒素释放后没有破伤风抗体进行中和,随血液扩散后,引发全身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致命症状。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3—21天,个别病例可长达数月,早期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一旦出现‘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进行性肌肉僵硬、微小刺激诱发抽搐等情况时,要立即就医。”李想告诉记者。
此后,在急诊一部ICU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周先生成功获救。
那么,如何预防破伤风呢?他建议,首先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消毒,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应立即就医;其次,注射破伤风疫苗进行全程免疫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TIG),作为额外短期潜伏期的保护;最后,一些人群应特别注意,例如农民、建筑工人、厨师等易受创伤的人群,、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和饲养宠物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