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吴国珍一直和帕尔默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这一封封信件的背后,除了涌动着两位优秀教育人对教育的关爱,更见证了《教学勇气》近 20 年来在中国教育人中间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改变。
本文节选自其中一封,并附帕尔默先生的回信。
您好!
首先祝您和夫人圣诞新年快乐!健康长寿!
今年元宵节线上专访您,您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洞察、智慧安详、宁定喜悦,历历在目。“标准越高越需要恩典空间”“由爱与慈悲推动的运动才有机会”,这些箴言,时时充盈在我们心中,不仅仅为今年4月的线上大会带来巨大能量,而且影响我们前行的每一步,也照亮2025年的《教学勇气》中译本出版20周年庆典的准备。感谢您的《教学勇气》,感谢您2019年接受我们的访问,感谢2020年和2024年两次线上接受我们的访问,把我们一步步带入跨越时空的从远古释放的巨大的爱的能量场中。
2月访问您后,吴虹发起老师们《教学勇气》百日共读,她新发现了一个相当契合您的“信任圈”理念的共读平台:福多多幸福家平台,一种综合立体地提供同伴互助打开心灵的心互联空间。吴虹和平台开发者海宝老师默契联结,很快,勇气之家免费落户福多多平台,您的《教学勇气》很快在平台上架,老师们可以方便地随时地自主发起小组共读,方便地保留与您的《教学勇气》对话的精彩过程。当时正在筹备4月的线上大会,大会推出您的专访视频,也顺势临时增加了晚上在福多多平台的一百场《教学勇气》小组共读。
我很抱歉没能在大会后及时和您分享。四月的线上大会,有思想准备的是,除了大会的筹备和联结力量,心里的重点是启动一项研究,邀请卓越的勇气种子老师和校长百忙中义务参与一项持续深入的“教学评一体”的研究,并且把这个重点在大会交流。
之所以心心念念启动这项研究,是因为看着如此多的校长老师全身心投入爱学生,却还是有许多学生忧郁、自闭、躺平,心如死灰,一定是带根本性的严重失衡危机的一种折射,是教育系统家庭人伦系统等严重失衡的折射。多年的痼疾也更是雪上加霜:教育竞争性选拔制度的利器是评价,标准化评价太容易把生命压抑在僵化刻度中,驱动小我的趋利避害盲流,导致教育过程本末倒置。
有定力顶住高压游刃有余呵护生命蓬勃发展的,唯有卓越的老师、校领导。我总是在多年成长起来的卓越的勇气种子教师和校长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或许,依托勇气种子的力量进行“教学评一体”的研究,有希望把优秀教师的爱、智慧去温暖评价指挥棒。同时期待,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通,吸收社会创新能量,让明年的活动尽量加大对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的推动力,也自然而然在联结多方支持力量。您说“由爱与慈悲推动的运动才有机会”,一直给我们巨大的鼓励。
真期望勇气种子老师们内在觉醒的成长,能够让更多老师体验到。暑期是扩大分享的好时机,事实上,今年暑期的发生也比较丰富。
首先,借助福多多平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起或参与共读,勇气种子老师进入到自主分布式共生的成长阶段。吴虹引领的《教学勇气》百日共读魅力无穷,参与共读的老师们分享的心流此起彼伏,相互滋养。一到暑假,吴虹就和徐立导演投身到第二届教育人戈壁行走中,吴虹引导行走中联结的力量进行了21天共读《勇气之路》(The Courage Way),并帮助徐立导演顺势推出第二届的百校千师观影工作坊。开学后,吴虹又马不停蹄去了新疆、西藏,帮助老师们学习怎样借助AI的帮助,获得更多身心完整的自由,想方设法帮助老师一直是她的梦想。为迎接明年的20周年庆,不久前她再次启动《教学勇气》百日共读,正领着一批勇气种子老师每晚9点相聚,更深入地和您的《教学勇气》对话。
其次,《中国教师报》发起21天的暑期共读10本书,《教学勇气》是10本书之一,要求青年教师领读, 2022年在《中国教育报》领读《教学勇气》的段艳霞老师,马上鼓励青年教师杨杏榆申请领读《教学勇气》,段老师带领共同体的伙伴全力支持。年轻的杨杏榆老师的领读十分出彩,福多多平台更有利于共同体的伙伴自主地引领共读和参与者与《教学勇气》对话。17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们21天中自主发起或参与214场共读活动,除了共同体的伙伴们和勇气种子老师为主体发起领读,也有首次参与共读《教学勇气》的老师被深深吸引,每次都主动发起领读。有2338人记录分享共读体验。结营时,《中国教师报》把《教学勇气》共读过程作为10本书共读的代表,整版报道,我也被邀请写一点,讲一点。
这个邀请把我拉到了教师们共读《教学勇气》的美妙中。我惊喜地发现,年初在线上和您对话的英语老师罗朝英,不仅19场满额领读,而且保存了分享过程。她保存的对话深深吸引我沉浸品味,我从中摘录了二十几段汇总推送,作为节日礼物送给老师们。在我心中,这就是吸引我20年来流连忘返、滋养教育U境进化场域造血机制的活性细胞。
其三,暑期7月,我参加一个会议到成都市,有两次美妙的相遇,似乎联结着正在生成的最佳未来。
有一位先生叫李勇,一次给您的信中提到他说过“管它什么版本,反正《教学勇气》陪伴了我的青春”。这次我们见面了,他身边是《新潮》杂志的朋友,他说:《教学勇气》才是真正的源头。得知他和团队正在致力于帮助校长成长为教育家,我邀请他支持明年的《教学勇气》中译本出版20周年的庆典活动。这一邀请,不仅李勇先生欣然应允,《新潮》杂志也马上联系我,愿意支持明年的20周年庆典。
“新教育”在中国意味着一股最强大的教育探索阵营,多年来 “由下而上”到“由上而下”,吸引众多教育人追求“幸福完满的教育生活”。教师勇气更新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多么的感恩!《新潮》杂志正在帮助准备明年的20周年庆典,计划明年3月出版专刊,这封给您的信,将有可能刊登在专刊上。杂志社领导关注汇聚读《教学勇气》首批受益者和鼎力支持者的力量,确实都已经是顶梁柱了。我在协助邀请相关力量支持专刊的过程中,似乎听到了即将迎来的新的超越性发生,备受鼓舞。
回望,20年来,每一次活动都类似这样,是您的《教学勇气》引导我们自然而然地联结上志同道合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勇气更新公益事业似乎一无所有,却总会迎来超越性发生。
7月在成都还有另一个美妙的相遇。2021年西南交大的郭永春教授邀请大学老师与《教学勇气》线上对话每周一次有半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胡曼妮老师主持的一次分享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四川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冯四文老师的故事:他的英语太棒了,以至于每次诺贝尔奖得主莅临四川师大讲学,他都会被校方邀请去做他们的随行翻译。他以纯净的心态治学与育人,把博学、激情、幽默融入教学中,鼓舞激励着他一届又一届的学生。7月18日,郭永春老师、胡曼妮老师带我见到了冯四文老师,他不久前退休了,真的不要职称退休了,看起来是那么普通,那么纯粹,待人那么热诚。我不由自主地问:假如有机会修订《教学勇气》中译本,可以请您为《教学勇气》的翻译质量把关吗?我去年向帕尔默先生提到过这个心愿,期待有机会把《教学勇气》翻译好点。冯老师马上慷慨应允,最近他分享了一些英文经典段落的译文,译者的赤诚和智慧,对文本后相关背景的深入钻研,跃然纸上。或许,《教学勇气》遇上冯老师是美好的天意。
相信,有冯四文老师加持审校,自己现在与20年前翻译时期体验不同,再邀请郑皓月(Sabrina)帮助,《教学勇气》修订版的质量一定会更好。此外,2019年拜访您,2020年郑皓月(Sabrina)代表中国老师线上专访您,今年年初我们再一次线上访问您,都太精彩无比珍贵。我本来是准备用在待出版的《在大地中生长——教师勇气演讲录》中,如果有机会修订《教学勇气》中译本,是不是可以把三次访问您的内容附在《教学勇气》中译本修订版的后面呢?这是不是太妙了!您会同意吧?当然,也期望出版社会支持。
我是2022年在参与老师们共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第一次想修订译本,尤其受触动的是看8岁的波波读《教学勇气》的视频,今年年初访问您时皓月(Sabrina)提到,我很想把视频马上发给您,但还是想等把当时的记录译成英文。下面是我2022年的记录,后面记录了小男孩读《教学勇气》的视频。
2022年9月22日-10月13日,《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平台启动21天的线上共读《教学勇气》,领读人是段艳霞老师,上次拜访时给您看过一张截图,上面记录她十多次阅读《教学勇气》,她这次主要依靠自己陪伴了13年的共同体伙伴和一些全国的勇气种子老师组成领读团队,吴虹和她共同策划。领读团队关注回归文本、对接体验、行动探索、艺术感染,采用诵读、直播、打卡、群聊的方式,呈现与《教学勇气》的深层对话,联结全国更多老师共读对话,直观呈现共同体的魅力。
吴虹恰到好处地幕后推动,好老师平台的21天设计,只要求一头一尾两天晚上领读,吴虹鼓励段艳霞把中间19天的晚上都利用起来,组建领读团队,又安排好工具,鼓励老师们记录心流,所有对当下流现,都保存好及时分享。资深种子和初读老师的阅读心得自然互动,吴虹一直不停地择优分享,共读场域心泉喷涌,交织成清灵灵的心泉瀑布。
每一章的领读团队都有独特聚焦。领读第五章的是厦门深研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团队,紧扣“伟大事物”“全息沙粒”发问,讨论热烈、多维、有张力。第六章聚焦的重点是体验“澄心委员会”(Clear Committee ),借用了U-Field的案例诊断,线上分组营造安全的空间,尊重而专注地聆听案主,开放真诚地问询,场域的温暖滋养每一位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让我深深感叹,自己译书20年后才在这个场域初步感受到“澄心委员会” (Clear Committee )的精髓。
趁国庆假期,吴虹推出连续7天晨读(早6:30-8:00),把U型共创实验的引导技术:故事大王、案例诊断、叩问灵魂17问、3D建模等方法工具引入,引导老师们打开身体智慧和心灵智慧,帮助理解《教学勇气》的难点。10月6日,吴虹在线上引导分布各地的老师们3D建模,选择身边的材料,把自己当下的内在实况用立体建模显现,老师们马上投入建模,不断有老师分享作品,语音解释作品,真实的内在当下涌现,用建模表达渴望心灵突破的卡点、生命成长的轨迹、兴奋喜悦恐惧等心绪、希望联结的未来等。
领读团队和共读学员都一天比一天热情高涨,21天共读,好老师平台要求的线上参与容量1000人将近满员,分享当下记录3800次,达300多万字,200多位老师表达了读书心得,吸引820多人阅读。11场晚间直播,837人参与,7场国庆晨读,500多人参与,好些学员共读结束后不肯离开,成为几年来紧随吴虹的勇气种子。
特别想分享一个场景,活生生呈现伟大事物的魅力和指引。
10月4日,以“晒娃”为主题领读《教学勇气》第4章,开篇出现了8岁男孩用手指点着在读《教学勇气》(2005年中译版)的视频,他读的是很抽象的内容:
“超验的开放性把真正共同体与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区分开来。在这个共同体里,认识真理和陈述真理的过程既不是独裁(停顿一下后读出裁,其他都读得很连贯流畅)式的也不是无政府主义的,相反,它是一场亲和与距离、说话与聆听、知与未知间复杂而永恒的共舞,令求知者和未知者成为合作与和谐的伙伴。”(英文版第4章106页)男孩缓慢地边读边思考的专注神态,显得他真的懂,而实际上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懂!
男孩叫波波,他的妈妈就是本章领读团队负责人赖敏利——厦门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赖园长已经有12年随身带着《教学勇气》阅读,床头阅读,书上批注密密麻麻,她组织幼儿们的父亲读书会,孩子都上小学3年级了,父亲们还舍不得离开读书会。那天,她参加晨读后,把书放床头离开一小会儿,回头一看,刚醒来的儿子读起了《教学勇气》,就录下了这珍贵的视频。
视频让我心中一颤:波波读的这段内容,太契合21天共读中“认识真理、陈述真理”的过程!
活生生的“伟大事物”在场!
童心敏于联结伟大事物,教育真应该提供机会让孩童直接联结伟大事物。
上面是2022年的记录中的一段,吴虹就是在这共读过程中决定接手推动教师勇气更新,现在,围绕着吴虹的核心团队,有许多是那次共读留下的勇气种子。吴虹和这些勇气种子都在不断成长,在吴虹戈壁行走后组织共读《勇气之路》的同时,这些资深的勇气种子在线上体验了6轮信任圈中的澄心委员会,我被邀请进入感受了一次过程,一次结营,深深被种子们打开心灵舒展真我的魅力震撼。
现在终于把这份记录和八岁的波波读《教学勇气》的视频作为新年礼物分享给您。年初访问您时皓月提到了男孩读《教学勇气》,您开玩笑很想和孩子聊聊您的《教学勇气》,我转告了孩子的母亲,她发来波波背诵英语童话的视频,又长大两岁了。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有机会看到您和男孩聊《教学勇气》。
我似乎有点脱开了吴虹一直在鼎力推进的“教师勇气更新U境进化”,除了上了年纪这似乎是正常,还有就是我被古老智慧深深迷住了,确信精神成长对于更深地理解教育场域进化太重要了。
▲吴国珍拜访帕尔默先生
非常感谢您的这封精彩邮件,以及同样精彩的邮件附件。
我很高兴能完全同意您继续出版《教学勇气》的中译本修订版。我衷心感谢你们致力于出版一本能够很好地为中国教师服务的版本。
我要特别赞扬冯四文先生关于阴阳的评论。谢谢你请他澄清这个问题。我完全同意他所写脚注中的以下关键句子:"在这封信中,阴阳比喻教育领域所需的微妙平衡,恩典的培育指导("阴")与严格的标准和期望("阳")相辅相成"。正是如此!
我也完全同意在明年(2025年)3月出版的“《教学勇气》二十周年纪念专题报道”中发表所附信件。这封信将为未来的读者提供有关中国教师如何使用《教学勇气》的重要背景信息。
最后,我想让您和波波的母亲知道,这个8岁男孩朗读《教学勇气》的视频深深地打动了我。现在我已经看了很多遍,并与我的妻子和孙女(33岁)分享。
虽然我们不懂中文,但大家都认为波波似乎对他所读的文字有很深的理解,这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请知道,如果有机会让我亲自与波波交谈,我非常乐意!
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能让你们自由地实施你们的计划。请知道,我非常感谢你们对这项工作所投入的深情、智慧和灵魂,感激不尽,并深感荣幸。
祝您和您的家人在这个季节万事如意。
帕克 敬上
202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