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仅提供本人看法,如有其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哦~
这里浅谈一点对抢手机的看法,理解不深,仅仅讲点儿皮毛。
一种营销手法。
抢,饥饿营销。可以营造出一种“火爆销售”的假象,即使这款手机真的不是那么缺货也没有那么多人抢,但是“难抢”这种状态,真的会给人一种“火爆销售”的假象。国产市场中,沉下心来搞设计和研发的,不一定有人家会玩营销的卖的好。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2. 转给其他渠道。
假设这月可生产十万台手机,线上设置几千台799元抢购,但是非常难抢。然后其余从工厂直接发货到全国各地各销售渠道,如手机销售代理商,手机卖场,网上代理商等,供他们加价销售。由于机型热门,这些渠道往往争先恐后的要货,即使在网上开放了现货,其他渠道依然可以任意加价,全靠销售员的水平了。你们中有人在黄牛手中买过热门手机吗?
3.控制成本、风险
控制成本和风险放在一起说。因为手机的大批生产,涉及到市场的变化莫测,涉及到代工厂需要的物料是否供给得上。打个简单的比方,你轻描淡写的让代工厂生产100万台,代工厂问你要物料的时候你是否能给得上或者给的起?生产出来以后,其他厂商发布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导致销量爆减的风险。MX4 PRO一路降价到999元难道不赔钱吗?但大量的手机在仓库里,卖出去一台少赔一台。所以这样让生产量在自己的销售能力内,其实也是为了控制库存。
4.产能真的有限
由于某项设计牵扯到的工艺较为复杂,代工厂加工制造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一方面要保证质量,一方面要保证良品率,那么只有放慢速度,这样既不浪费物料,也能保证质量,这也是手机厂商愿意看到的。举个例子,如锤子,一代产品上线便有10万人付300元定金定购,但由于一代锤子的工艺比较难做,加上供应链供应物料出了问题,所以像便秘一样明明有但就是出不来......(好恶心哦)
或者就是,某器件的原材料厂商生产线生产数量有限,或者原材料厂商限量供给。另一种情况是某器件的良品率过低,影响产能速度。
5.成本
新品手机一般需要采购很多新型的物料,通常价格很高。所以厂商控制数量生产,以降低成本。而抢购的方式,又能保持关注度。几个月后物料价格降低,此时厂商便放开了购买物料,宣称“现货开放”,这样一是不会流失很多消费者,因为已经吊足了胃口。二是成本大大降低。
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大家一起在评论区里聊聊这种“抢购”的现象吧。
我先说说我的个人看法吧:最初的“抢购”现象,可能真的是因为产生跟不上,或者是成功的一次营销手段。但是演变至今,厂商们在做手机这件事上越来越精明,我们已经很难猜测出大佬们心里的想法。“抢购”好像也变成了每款新机发布后的惯例,有时我们会因为抢到了,而高兴,喜悦,反之因为常常抢不到,而沮丧,愤怒。但终归,作为消费者,对待“抢购”现象,我们无能为力,顶多能做到的,就是舍弃这款感兴趣的产品,转移兴趣到其他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