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管好你的健康“能量库”

   日期:2025-02-25    作者:arrfb 移动:http://alvinling88.article.eyameya.com/mobile/quote/2358.html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超重、肥胖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相比大幅增长。超重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是、、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以下简称《原则》),旨在提升体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今天,我们结合《原则》核心内容,为您总结科学管理体重的健康要点。

一、您的体重健康吗?——从BMI和腰围评估开始

1、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体重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方式为:体重(kg)÷身高(m²)。根据《原则》,我国成人BMI标准如下:

体重过低:BMI<18.5

正常体重:18.5≤BMI<24.0

超重:24.0≤BMI<28.0

肥胖:BMI≥28.0

2、腰围是判断中心型肥胖的另一关键指标。若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则提示内脏脂肪过多,需警惕代谢疾病风险。

此外,对于 7 岁以下儿童,用年龄别 BMI 的标准差来评价;7~18 岁儿童青少年则依性别年龄别 BMI 筛查超重肥胖;BMI 也作为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范围的标准;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建议 BMI 适宜范围为 22.0~26.9kg/m²。

二、饮食+运动 是科学减重的核心

《原则》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基石”,需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1、饮食管理

控制总热量:每日减少500~1000千卡,或总热量减少30%,同时保证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20%~30%)、蛋白质(15%~20%)均衡摄入。

优化膳食结构: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增加蔬菜水果,选择低脂肉类(如鱼虾、去皮鸡肉)。超重者可尝试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占比20%~30%)或间歇性能量限制(如每周2天低热量饮食)。

避免高糖高油:减少甜食、含糖饮料及油炸食品,烹饪多用蒸、煮、拌,少用煎、炸。

2、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逐步增至250分钟/周。

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力量练习(如深蹲、举哑铃),可维持肌肉量,提升代谢。

特殊人群需谨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强度,切忌平时不运动,偶尔高强度、长时间运动,以避免运动风险。

三、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建议

《原则》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个性化方案:

儿童、青少年:6~17岁每日需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限制电子产品使用,保证充足睡眠。

孕产妇:孕期需按BMI调整体重增长(如正常BMI者孕期增重8~14kg),产后逐步恢复孕前体重。

老年:BMI建议维持在22.0~26.9kg/m²,饮食易消化、多蛋白,运动以低强度有氧和平衡训练为主。

职业人群:减少久坐,利用工间操、步行通勤增加活动量,单位可提供健康食堂和健身支持。

四、医学干预:何时需要专业医生帮助减重?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