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银球茶非遗传承人毛鹃(右一)在茶叶基地采茶。 受访者供图
清晨五点的雷公山,薄雾如纱般笼罩着层层叠叠的茶园。贵州省雷山县也耶村茶农余国武戴上斗笠,手指轻抚过茶树顶端刚冒出的嫩芽,露珠顺着叶脉滚落,折射出翡翠般的光泽。“这头茬春茶,比往年早采了十天,芽头更饱满,能卖出好价哩!”他笑着对驻村第一书记王贵来说。不远处,身着苗族百褶裙的采茶女工们背着竹篓穿行茶垄,指尖翻飞间,嫩芽如雨落篓,山间回荡着悠扬的采茶歌。
这片海拔千米的高山茶园,正书写着中国茶产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本故事。截至2025年3月,雷山县茶园面积达16.3万亩,年产茶6000吨,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7.8万茶农人均增收超万元,其中脱贫群众2.68万人。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雷山银球茶,更是以“翡翠绿、嫩栗香”的品质,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深藏苗岭到香飘世界,这片脱贫绿叶如何撬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