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品兰本来是上海崇明人。爱人历汉泉毕业后,分配到钻井队打的孤岛第一口井——渤二井试出了油,便对她说:“咱们去孤岛吧,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
新婚夫妇怀揣着对孤岛的一份特殊的感情,1972年自愿报名参加了孤岛会战,徐品兰任采油8队技术员。
后来采油8队成立女子队,任命徐品兰担任队长兼技术员。在她的回忆中,当年女子采油队努力做到测试、维修、保养、作业、注水等“五不出队”。她们自己调冲程冲次,更换曲柄销子,爬到抽油机上紧固保养刷漆、测示功图,尤其还要检泵作业,都是姊妹们亲自干。
女子队的姐妹们团结一心,不怕苦累,努力学技术,苦练基本功,对油井精心管理。地面做到规格化,设备清洁完好,每根螺丝都紧固齐整,擦得锃亮再涂上黄油,冬天用稻草、石棉和泥巴做好保温,井场站场都要用铁锨、砖甚至双手拍得整整齐齐。
17岁的邹秀华被分配到最偏远的孤1-6计量站。这里有难以想象的简陋环境:偌大的场地只有六栋砖房,没有围墙,周围芦苇丛生、杂草遍野,满目荒凉。
这个站管辖的是自喷井,测气、量油、巡井对姑娘们来说都不在话下,唯独清蜡这项工作让姑娘们头疼不已。
且不说清蜡工具有几十斤重,光是手摇绞车就够几个十八九岁姑娘们受的。要把井内严重的结蜡上上下下地清除干净,就得连续做两个多小时的超负荷运动,即便是男同志也累得躺在地上歇半天。几十口油井的清蜡工作几乎每两天就要重复一次,如此大的体力透支,几个月下来邹秀华138斤的体重一下子掉了20斤。
换电机对于女职工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那时没有装卸设施,全靠人拉肩扛。身单力薄的姑娘们抬不动电机,就用两根油管搭在抽油机底座上,先把旧电机慢慢滑下来,再齐心协力把新电机套上绳子,你推我拉地移上去。
孤岛油稠,每到冬天温度很低时,堵管线便成了“常事”,也就是石油人常说的“灌肠”。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姑娘们顶着天寒地冻费力地将冻得生硬的土地挖开,一米一米地挖出管线,再用喷灯一点一点地将冻堵的原油烤化。
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姑娘们每一天从井场回来都像散了架一样。但她们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想到这样的辛苦是为了给国家多产石油,就感觉不怎么累了。让姑娘们骄傲的是,每次考核,采油8队的指标比起别人毫不逊色。她们管理的孤1-4站,曾被评为石油部样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