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进行体检的时候,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血脂出现异常。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觉得不可思议,进而细想,又发现对此知之甚少,有点慌乱。
确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高血脂”早已引起了普遍关注,都知道它是「性心血管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然而,大家对于儿童血脂水平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对儿童高血脂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误区。
实际上,大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可能始于儿童期早期,为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铺垫了基础。很多纵向研究证实,儿童期存在传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即,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香烟暴露和糖尿病)与成年期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而且,对于大多数儿童,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最大程度减少、甚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所以,早期发现儿童高脂血症至关重要,为预防成年后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儿童高血脂并不少见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
约20%的6-19岁儿童至少存在一种血脂异常,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具体来说,6-11岁儿童中大约有15%患有一种血脂异常,而12-19岁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升高到25%。
其他国家的报告显示儿童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与美国的数据基本相当。
这表明,高血脂并不是成年人专有的健康问题。事实上,血脂异常的风险在儿童期就已经开始显现。
很多家长认为,“小胖墩”才容易有高血脂。于是,体型正常或者瘦弱的孩子似乎就被认为是安全的。
然而,这种看法也不准确。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在健康体重、超重(BMI在第85到第95百分位)和肥胖(BMI大于第95百分位)的青少年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4%、22%和43%。
即使是BMI(体重指数)正常的青少年,也有相当高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例如,TC(总胆固醇)升高的青少年中,大约52%是BMI正常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青少年中有38%是正常体重,而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青少年中约有41%是体重正常的。
这意味着,即便是看起来体型正常的孩子,也有较高的血脂异常风险。很多孩子虽然不胖,但因为家庭遗传,饮食习惯不健康,运动量不足等因素也会影响血脂水平,造成潜在的健康隐患。
为什么儿童也会得高脂血症?
儿童高脂血症的原因复杂,通常与遗传、生活方式、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
遗传在儿童高脂血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等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会导致儿童从出生起就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儿的LDL-C水平通常显著升高,且早期发病,对健康危害较大。
不良生活习惯
摄入过多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是LDL升高的重要原因。而摄入过多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单糖会升高甘油三酯。
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孩子们的运动量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也会加重血脂异常的发生。
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脂肪代谢,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
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儿童高脂血症,例如,肾病综合征、等会影响血脂水平,造成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等问题。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高血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脂蛋白代谢紊乱,包括以下: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升高
LDL-C(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非HDL-C升高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升高
HDL-C(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儿童高脂血症的诊断不像成人那样简单。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血脂水平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NHANES(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调查了7000例儿童的血脂水平,把儿童血脂异常分为 “可接受”、“临界”和“异常”的临界值,见下表。

儿童血脂增高的标准比成人低,但是检验单的正常值往往是成人的,所以,拿到儿童血脂结果需要对照这个结果判断是否正常。
如何合理筛查儿童高脂血症?
早期发现儿童高脂血症如此重要,但绝大多数病例的血脂异常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如何合理筛查,做到既不漏诊也不过度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美国儿科学会以及其他多家权威指南推荐的方法基本一致: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儿童
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二手烟暴露等,建议进行定期血脂筛查。
通常从首次发现孩子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年龄开始,每1-3年筛查一次血脂。只要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就应继续筛查。

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通常在2岁后就应该开始筛查。
1. 有以下情况需警惕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史不明,但孩子的LDL-C水平明显升高,≥190mg/dL(4.9mmol/L),提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有高胆固醇血症和/或早发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LDL-C水平≥160mg/dL(4.1mmol/L)也提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成员的血浆LDL-C水平增高。
2.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通常定义为:
男性55岁前或女性65岁前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心绞痛,有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干预,心脏性猝死,缺血性。
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儿童
推荐在9-11岁和17-21岁之间进行常规的血脂异常筛查。如果首次筛查结果异常,需要在2周至3个月后进行空腹抽血复查,以便进一步确认诊断。
儿童出现高脂血症,怎么分层管理?
初始筛查结果异常的患儿需要复查,以证实血脂异常并确定是否需要干预 。
胆固醇水平极高提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即LDL-C≥250mg/dL(6.5mmol/L),此类孩子要高度重视,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如果孩子血脂筛查水平在“可接受”范围 ,无需进一步评估,但应继续定期评估心血管健康。
如果孩子血脂筛查结果达到临界值,应加强执行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荐。建议在1年后复查。
对于初次血脂筛查结果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的这部分孩子,应间隔2周至3个月的两个时间点进行空腹血脂测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取决于至少2次空腹血脂测定获得的LDL-C结果。
美国心脏协会建建议采取风险分层模式,将孩子的血脂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分类为“高风险”、“中风险”或“有风险”,采取分层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
所有高胆固醇血症患儿的初始治疗都包含对心脏有利的生活方式干预,即膳食调整、运动、体重控制、增加高质量睡眠和避免二手烟暴露。
1. 有利于心脏健康的膳食
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少吃动物内脏、奶油糕点,适当控制牛羊肉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控制不利。
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含人造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等成分的食品。
摄入更多的健康脂肪,多吃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橄榄油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同时,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像西梅、燕麦、西兰花等,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2. 运动
适量运动必不可少。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运动计划。比如,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像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等。
每天保证至少 60 分钟的活动时间。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每日积极运动和减少久坐行为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3. 规律作息、减重、避免尼古丁暴露
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帮助调节体内的代谢。
对于肥胖的血脂异常儿童,减重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另外,避免尼古丁暴露,这对有血脂异常的儿童尤其重要。
药物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明显的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重度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儿童,以及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脂仍然没有降到目标水平的孩子需要正规药物治疗。

总的来说,儿童高脂血症作为一种隐形的健康威胁,常常被忽视,但它对孩子的未来健康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
我们应加强对孩子血脂健康的关注,从饮食、运动、二手烟避免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按照风险分层来筛查血脂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这些综合的措施,我们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远离高血脂的困扰,成长为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下一代。
卓正儿童保健医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内容编辑 L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