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登峰《春运》(中华书局):2025年“春运”前后应时出版的一部系统回顾新中国“春运”七十年历程的图文影像资料集。策划编辑和本书主编有着为时代留史、为生民立像、为社会纪实的自觉问题意识,因此在本书收录的图文资料中,有众多关于“春运”起源与发展历程的一手文献,有按时间序列排列、而又各具代表性的关于“春运”期间感受的随笔文字,而更多的则是出自各位专业的新闻摄影师的“春运”主题历史影像图片。这些图片或记录“春运”背景下的拥挤不堪与漫长等候,或呈现不同时期里的“春运”交通工具与乘坐体验变迁,或捕捉回家团圆希望支撑下的温情瞬间与友爱现场——几乎每一张图片,都以一种人本主义的聚焦与关怀,呈现传统习俗与流动化加速交织的当代背景下,普通国人在“春运”中呈现出的生命个体与群像状态。这样的作品,实在值得珍藏与大力推荐。

(法)阿尔都塞《战俘日记》(北京出版社):法国殿堂级左翼学者阿尔都塞早年的一部重要作品的首个简体中文版本。阿尔都塞1939年被法国第一名校——巴黎高师录取后,很快就赶上“二战”爆发,被征兵入伍后成为德军战俘,在德国北部的战俘营里,一直生活到“二战”结束前夕才被释放回国。本书即是他在德军战俘营生活期间的日记、通信和发表作品的一手文献合集。这些文献不只直观呈现了作者在战俘营里的生活经历,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一位初步意义上的知识精英在困顿岁月里,坚持阅读、跟古今文化经典对话、勤于思考与学术积累的完整生命轨迹。阿尔都塞后来成为一位顶级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基础、他庞博而广深的学术趣味的孕育雏形、以及其终生与精神疾病相抗争的最初迹象,都在这些文献的字里行间得以清晰呈现。非常值得推荐和仔细品读。

(德)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供职于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学者周思成为尼采早期的历史哲学代表作推出的一部全新翻译和校注的版本。在本书当中,尼采以他独有的文采盎然与情感炽烈的笔法,对包括政界、学界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之于历史与传统的滥用,提出了强烈批判。其批判内容包括对历史进行美化、选择性拼接乃至虚构,为鲜活事物寻求历史与传统依据,以及对历史进行虚无化的无根批判。尼采的这些批判,对于历史传统浓厚、历史感泛滥的当代世界各国,都仍然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周思成相对于译文正文两倍篇幅的详细注释,仔细还原了尼采汪洋恣肆的精彩表述背后的学术脉络、思想轨迹与文献谱系,体现出不俗的思想史素养与沉潜的学术写作态度,实在让人生敬。之于中国读者而言,这部新版的尼采作品,或许能对我们如何在珍视传统与开拓未来之间取得良性平衡,提供重要参考。

(加)韦德·戴维斯《跟着人类学家漫游》(后浪图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国内头部民营出版品牌后浪图书推出的一部关于人类学的大众学术佳作,由加拿大人类学学者韦德·戴维斯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做的五场梅西公民讲座的演讲稿整理而成,保留了演讲分享形象生动的口语化文风,以富于现场感的田野旅行随记与诗意而深邃的文明比较反思,来展现世界各地原生态文明的魅力与奥秘,传递人类学的“他者”化观察视角与思维方式,以帮助读者跳出现代化的单一线性思维,理解基于不同发展与生活观念的多样文明之美。尽管作者出于自身学科背景的训练影响,对各地原生态文明的描绘与分析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与选择性呈现之嫌,但其对于不同文明的敬畏与平等化观察、以及对于线性式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如今世界再次面临动荡、割裂与丛林法则的时代里,都特别难能可贵。值得推荐。

杨早《五道庙与沙滩》(后浪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长期关注城市文化史研究的学者杨早在其二十年前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专著的最新再版。作为“北京学”的倡导者之一陈平原老师的学生,作者在本书当中,体现出对城市公共空间和文化地理方位变迁的学术敏感性,通过考察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媒体与舆论中心从五道庙转向沙滩的变迁历程,来揭示这一地理空间变迁背后的时代更迭、文化碰撞与社会革新。作者一方面充分基于媒体报道、档案、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还原出当年供职于报馆与大学的知识分子、借助于新闻媒介、推动文化革新与社会启蒙的完整历程,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公共空间、场域、惯习、话语权力等欧洲现当代的社会科学理论,关照百年前中西文化、新旧文化激烈碰撞之下的北京城市文化史面貌。值得推荐。

(美)关宜馨《不确定的爱》(上海译文出版社):长期在美国学习和成长的学者关宜馨二十多年前、以在昆明对十多户中产家庭的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为基础,写成的一部聚焦当代中国城市家庭育儿生态的教育民族志佳作。在本书当中,作者将中国城市家庭的育儿方式与策略,放置在中国着力提升人口素质、倡导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细致分析,以育儿为切入点,观照中西代际关系、教育体制与阶层维系、跃升压力之比较,点面结合而又深入详实。值得推荐。

孟钟捷《极简德国史》(东方出版中心):东方出版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大众学术品牌丛书——“东方看世界·区域国别极简史丛书”中的作品之一,作者孟钟捷老师是这套丛书的主编。尽管篇幅仅为十多万字的“极简史”体例,本书却通过简明扼要的记述方式、清晰明确的问题意识、大量形象生动的一手资料图片,与包括优质延伸阅读书籍推荐与代表性名胜古迹旅游导引等在内的深入浅出、受众导向突出的内容设计,为中国读者构建起关于德国历史的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也非常符合视觉化和碎片化时代里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需求。本书连同这套丛书里的其他作品,都非常值得关注,绝对开卷有益。

(英)柯律格《藩屏》(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英国殿堂级艺术史学者柯律格的一部代表作的最新中文再版。在本书当中,作者采取的更多是“艺术证史”而非艺术史的视角,以明代藩王作为考察对象,以书画、器物、陵墓、建筑等艺术作品作为线索,详细分析这些艺术作品,在藩王的人际网络构建、权力传承与自我尊贵的身份认同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基于作者的这种研究视角选择,本书关于相关艺术作品的本体性论述可能略显不足、甚至还有个别谬误之处,但其艺术社会史的切入视角和独到分析方法,还是很有参考价值。值得推荐。

(德)魏格尔《魏玛共和国》(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策划引进出版的“视觉历史”系列中的作品之一,也是国内近年来出现的关于魏玛德国时期历史的出版小潮流中、一部颇具辨识度的作品。在政治史记述的同时,以较大篇幅观照社会、文化与生活史,以及收录了大量历史信息与史料价值丰厚的资料图片,图文互证式地呈现魏玛共和国历史,是这部小书的两大内容特色。除此之外,本书文笔流畅,对大众读者来说,阅读体验非常友好。值得推荐。

田金宗《老漫画中的俄国史》(东方出版中心):上海的几位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策划推出的“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丛书中的俄国篇,以时政漫画为主要叙事元素,采取图片文本细读与重大历史事件简介、历史时代背景综述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提纲挈领而又生动形象地讲述俄国从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到十月革命爆发期间的数百年历史。构成本书主体的140多幅时政漫画,来自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关于俄国的报道、以及俄国民间的各类艺术创作,在编者详细交待图片创作背景、图中主要元素与相关历史事件还原的精准文字配合下,俄国数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国际形象、地缘政治关系、主流精英价值取向与广大民众之于上层决策的“弱者的反抗”等,都一一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作品,无论之于“图像证史”的研究写作潮流、还是之于广大青少年的世界史公共史学素养的培养,都可谓意义非凡、价值丰厚。值得大力推荐。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三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